通过学习“天下为公”与“三个代表”的具体内容之后,我的体会是:
1、小康之治。世界进入21世纪,经济走向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国在新世纪里,将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三大任务,届时将步入小康社会。祖国统一之日,将是中华复兴之时,届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将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当我们达到小康之时,距离大同世界──共产主义社会仍很遥远。在这个漫长的社会里究竟采用什么方式治理?如果按孔子的“大同之治”和“小康之治”来划分,现在属于“小康之治”。(一)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的情况比较严重,虽然我们党的大多数领导干部是天下为公的,是按“三个代表”去努力的,是好的,但也确实存在以“天下为家”的干部,这些干部在其掌握的部分权力,就以天下为家,以权谋私,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礼,城郭沟池以为固。 出现过“组织部长卖官”, ④“公安局是黑社会的保护伞”;⑤出现过“执法不公”,“法院无法”和买官,买文凭、学位等有钱能使鬼推磨的丑恶现象。(二)逐步建立了各种制度和法律,“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三)也树立了一批象孔繁森一样的好干部,“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四)也惩治了象刘青山等一批极端腐败分子,“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者去,众以为殃”。因此,按照目前社会分析,我们仍在小康之治。
2、以人为本。在小康之治的社会里,选谁去治理社会?孔子说要选用象禹、汤、文、武、成王、周公一样的明君。要由具有无我无私的崇高道德为领袖人物来领导治理人人为私的社会。简单地说要选用天下为公之才,来治理天下为家的社会。现在,我们选用人才,也是如此,要选用无私奉献和有专业知识的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作为接班人,使我们的事业后继有人,一直奋斗到大同世界。江泽民指出:我们党要做到“三个代表”,关键在于建设一支能够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特别是要培养和选好跨世纪担当重任的一批接班人。⑥但在选用干部问题上存在着各种势力的争夺,有些好的苗子上来之后,又受到各种恶势力的影响,有的又蜕化变质,走向反面。如:50年代的由红小鬼出身的天津地区负责人刘青山、张子善。90年代出现的北京市长陈希同等。为此,江总书记反复强调,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同时出台一整套培养干部的措施,强调“三讲”,要有一身正气。江总书记的“讲正气”,与孔子说的“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是同一含义。⑦当前干部队伍出现的一些腐败现象,许多是出在无正气的干部身上。干部有无正气十分重要。孔子又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⑧“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⑨选用干部,必须有德,德才兼备。现在也必须看到,在我们法制建设日臻完善的今天,为什么还有一种法不治众的现象?关键是执法者不公、不严所引起的,有的甚至成为犯罪分子的保护伞。如最近披露的百色市公安局是黑社会的保卫伞时说到“金钱撕开法律的口子,也使拿钱的人一点点腐烂”。百色市公安局拿了人家几百万元,烂了一整窝(摘自《半月谈》2001第8期),可见,即使法律日臻完善的今天,如何执法,还得靠具有一身正气,懂法的干部,关键还是人。所以,在小康之治的今天,要治理好社会,关键是会治理和能治理的人。
3、德法兼治。在小康之治的年代,如何治理好社会?孔子和江泽民均提倡德法兼治,这是无疑义的。江总书记在年初全国宣传干部会议上强调,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 法治与德治, 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法治属
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应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⑩
4、必然大同。孔子提倡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已经历了2000多年,在这2000多年的历史中, 历代明君,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起用了以天下为公者来治理以天下为家,因而,促进和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历史发展到资本主义时代,产生了解放全人类为已任的共产党,把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作为自己的崇高理想和奋斗目标,要求每个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带领和团结各民族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在近一个世纪里, 通过这些共产主义战士的不懈努力, 曾经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社会发展。但由于在掌权者中,有些干着“以天下为家”的勾当,失去民心,但人民大众为大同社会的追求是不会停止的,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仍高举马列主义的伟大旗帜,按照社会发展规律,提出各个不同时期的奋斗目标,向共产主义社会作不懈的努力。江泽民最近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充满艰辛,充满创造的壮丽事业。伟大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没有坚强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面对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特别需要在全党和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不断用这些武装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使之成为大家的自觉追求,成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精神动力。大同理想虽仍遥远,但只要发扬“天下为公”和不懈奋斗的精神,一代一代奋斗下去,大同社会是可以实现的。
13/17 首页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尾页 |